日前,亚洲大洋洲区域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国家合作计划首届国际会议在浙江德清召开。该计划是由中国发起的一项区域地球观测合作计划,旨在增强地球观测技术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该计划由中国发起并联合亚洲大洋洲(以下简称亚大)区域主要成员国共同提出,是亚大区域地球观测领域覆盖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国际合作计划。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建立综合性地球观测系统是帮助各国实现科学化决策的重要手段。”计划中方牵头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顾行发说。
在他看来,通过国际合作的天基气候平台机制,将使中国卫星的高级数据产品研发得到促进,带动卫星数据获取整体链条的建立,为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中国航天应有的贡献,为构建亚大区域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
该计划对亚大地区的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开放,目前已获得亚大区域12个国家及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等13个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参与,由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共同主持。
根据该计划的框架体系设计,参与国将可以实现与全球农业和粮食安全监测、全球碳监测、全球水资源管理、全球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蓝色星球、寒区监测等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地球观测科学计划的衔接互通,在地面观测站网、数据处理系统、区域应用示范等方面鼓励和强化新的能力建设,促进先进技术成果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防灾减灾、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水资源管理、地球系统科学与全球变化等相关重点领域的应用,为全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0-3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05-02 来源:科普时报|编辑:确牛
11-04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