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讯

“执拗”韧劲 “泥土”情怀 ——记土壤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邵明安

“执拗”韧劲 “泥土”情怀 ——记土壤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邵明安

邵明安在田间 丁佳摄

邵明安的“土”是出了名的。他夏天最常穿的是各种会议发的文化衫;实在有正式场合,运动背心外头随便套一件衬衣就坐下开会;爬了一上午山,回来坐在水泥台阶上啃西瓜;再加上那口乡音浓重的湖南普通话,谁也想不到,这个人竟然是个科学家。

这种“土”也根植于他的灵魂之中。邵明安经常笑称自己是个“玩泥巴的”,但在黄土高原30多年的科研洗练,让他成长为享誉国际的土壤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2017年11月,邵明安从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手中接过了院士证书,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壤物理领域唯一的中科院院士。

 “科研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你看,这里面现在都是清水。”

邵明安掀开大铁桶的“锅盖”,脸上露出了笑容,看起来有几分小得意。

这里是位于陕西榆林的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神木侵蚀与环境试验站,在旁边的山坡上,实验人员设置了收集地表径流的仪器,分析当地水土保持的情况。

试验站所处的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是黄河粗沙的主要来源地。这里虽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水蚀风蚀复合强烈的侵蚀中心,但满眼蓝天、净土、碧水、青山的景象,与人们印象中的黄土高原大相径庭。

邵明安2001年初次到来的时候却完全是另一番情景。这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人烟稀少,春秋风大,冬季寒冷,夏天酷热,水土流失严重,生活环境更是异常艰苦。

试验站2007年挂牌前只有一座破败的老房子,但邵明安还是每年要来10次左右,即使后来年过花甲,他也坚持每年在野外试验站住上一段时间。驻站时,他清晨5点就上山采集样本,8点下山指导学生分析数据,下午4点再上山,天黑后才回来。7平方公里的小流域,他走了不知多少遍。

“科研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他这样给学生打气,也勉励自己心无旁骛地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邵明安指导的研究生在神木站所做的相关研究工作构成了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研究及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模型的重要数据来源,部分成果获得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7 年中国土壤学会科技一等奖,对提高还林还草效能、恢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加快“美丽中国”建设意义重大。

无悔的选择

邵明安的这份“执拗”,从他的青年时代已经显现出来。

1983年9月,邵明安开始从事“黄土区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分的数学模型和土壤水分有效性动力学”相关研究。为了精确测量小麦根系在不同供水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他索性住进了温室,白天进行试验,晚上分析数据。

有一次,邵明安半夜惊醒发现外面下雨了,便连忙冒雨将遮雨棚推到实验土柱上。由于当时供电设施简陋,380伏的电源插头裸露在地上,漏电的插头把他弹出两米多远。

“当时没有一个人发现他被电击。他醒来后,强忍着痛,把遮雨棚彻底盖好,才回到住处。”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所长葛全胜说。

上世纪90年代初,邵明安赴美国爱荷华州立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刚一去,导师罗伯特·霍顿教授就给了他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土壤物理难题,邵明安苦苦奋战了3个月,终于将那个难题求解出来,让导师刮目相看。

可不久后的物理化学课考试,邵明安只拿了59分。他担心地去找老师,老师告诉他,班级平均成绩只有30多分。但邵明安坚称,59分在中国是不及格的分数,要求重考。

两人争论1个多小时后,邵明安才发现这门课满分只有60分,而自己获得了唯一的A+。

靠着这股拼劲,邵明安用两年9个月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实现了诸多理论突破,发表了十多篇论文。

毕业时,霍顿问邵明安打算去哪里工作,他只回答了两个字:“回国。”

他的选择不但源于初心,也因为一份语重心长的嘱托。1994年,时任中科院院长周光召到美国参加会议,其间与邵明安碰面,鼓励他:“回到黄土高原去,回到大西北,那里大有可为。”

1996年5月13日,邵明安在博士论文答辩的第二天就带着行李返回了祖国,连学位证都是后来从美国寄回来的。

“我虽然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但我对祖国的感情没有一丝水分。”回国的20多年里,邵明安始终用行动践行着这个诺言。

旧书里的“巨款”

邵明安特别喜欢跟学生在一起,“只要能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我的心里就会非常高兴”。

他至今承担着中国科学院大学“土壤物理学”的教学工作,即使在担任水保所所长期间,他也坚持每周跨越1000多公里,从陕西杨凌赶到北京为研究生上课,并亲自批改作业。

2017年4月,邵明安通宵达旦给博士生修改论文,连夜高强度脑力劳动,加上早年落下的心脏病,他在地下车库突发心脏骤停陷入昏迷,已经发动的车与多辆车相撞,最终撞上墙壁被逼停,才没有导致更大的事故。

2017年9月,正在住院的邵明安受邀给新生作入学报告,特地向医生请了两小时假赶回地理资源所。两个小时下来,学生们情绪高涨,和邵明安有很多互动,但是他们不知道他身上还挂着沉重的监测仪器,直到返回医院他才敢露出疲惫。

“邵老师对学生实在是太好了。”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助理研究员王娇由衷地感慨,这么多年下来,即使学生们毕业去了很远的地方,平时也不常联系,但遇到任何需要帮忙的事情,老师从不会说一个“不”字。“我们在国外给老师发短信,即使是半夜,他从来都是第一时间回复。”

不过,对于自己的事,邵明安却没有那么上心。

他对简朴的生活甘之如饴。车马劳顿了一天,他拒绝住县城的宾馆,非要连夜赶回试验站睡觉,“假装自己老当益壮”;在地摊上买10块钱3件的衬衣,他穿得很欢,后来老伴不让他买了,他还说这“剥夺了他的一大乐趣”。

还有一次,学生在他家里书柜上看到一本旧书,一打开竟然发现一张2000多元的上世纪90年代的存款单。原来那是当年某项成果获得的奖励,这笔“巨款”被他随手夹在书里,一忘就是20年。

不过,他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几十年来,邵明安的足迹遍布了整个大西北,从清晨走到日暮,从青丝走到白发,从毛头小子,变成了大科学家。

可当别人说起他的成绩时,他却又严肃起来:“黄土变绿、黄河变清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接力工作,我们得一代代地接力下去,绿水青山才能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昆明动物所等在冈瓦纳古陆和劳亚古陆物

      生物的地理分布与地球演化历史紧密相关。在现代生物地理学研究中,通过生物的演化历史可以推测地球的演化过程,并对已......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化学链合成氨研究取得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副研究员郭建平团队在化学链合成氨研究方面......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研究揭示二穗短柄草MAPK与PP2C基因家族成

      日前,《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植物抗逆与分子进化研究组题为......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运动为啥能给人带来愉悦感

      持续运动不仅对身体有长期积极的影响,还能在运动后1-2 个小时内带来短效的益处,包括提高疼痛的阈限、降低急性焦虑和......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中外学者热议农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有很多好的智慧农业技术理念,但技术与农业的结合还不到位,须加大研发力度并完善全流程管理,将智慧农业的理念落......

    10-3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虫洞或可用于躲避星际战争

      如果外星人之间发生星际战争,而地球人打不过外星人,那么地球人应该怎么办?最新的虫洞研究也许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05-02    来源:科普时报|编辑:确牛

    分享
  • 纳米科技的喜与忧

      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及其带来的环境健康风险。 纳米氧化锌水环境老化对遗传毒性的影响。 不同种类纳米材料与污染物间截......

    11-04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特斯拉来了 国产电动汽车如何应对?

      随着特斯拉在上海建生产厂这一事件的最后落听,让新品频出、一直热闹的国内电动汽车行业顿然迷漫着一股狼来了的气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智能巡查车:内外兼修铸就“火眼金晴”

      目前,交通道路分布面广,地形复杂,传统的人工巡查方法工作量大且条件艰苦,传统作业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巡查巡视管理与......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合肥研究院研制出纳米复合物可同时消除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吴正岩课题组在抗生素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取得新......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