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宁夏海原县史店乡徐坪村村支书田虎成发了“牛”财。现在,他可是村里的“名人”,当地的媒体记者、四邻八乡的村民都找上了他,想问问他是咋走上了致富这条路的。
“多亏我们村里有个‘母牛银行’”。说起致富的“秘诀”,田虎成笑得合不拢嘴,“现在我们养的是西门塔尔基础母牛,这个品种生长速度快,个头大,最后能卖个好价钱。”
今年62岁的田虎成已经养了40多年的牛,以前每年养牛赚的钱,就够全家吃饱个肚子。现在,干的还是“老本行”,生活却和过去大不一样了。到底咋个不一样,田虎成笑笑说道:“我们的生活水平上了一层楼,跟上了城里人的步伐。”他一直向记者提到的“母牛银行”,是指华润集团与海原县政府联手创新实施的“华润基础母牛银行”模式,即华润集团把母牛赊销给农户,产下的母牛犊留下继续繁殖,公牛犊养大后则由华润回购来抵顶赊销款。同时,县上还配套建设了24个畜牧科技服务站,开展冷配、防疫、诊疗等技术服务,全过程指导农户科学饲养。
6月27日,宁夏(海原)第三届高端肉牛大赛在海原举行。
“现在,我们买一头牛的钱在过去可以买4头牛,大家都觉得负担得起。”为了在村里推广“母牛银行模式”。作为村支书的田虎成,成了徐坪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15年,他将家里5头普通黄牛全部卖掉,从华润赊回5头西门塔尔基础母牛。过去,卖一头普通黄牛的纯收入可以抵得上种30亩旱地一年的收入,现在卖一头西门塔尔牛至少抵得上种60亩旱地一年的收入。
“一头牛是8000多元,我自己凑了2000多元,剩下的6000元来自华润的无息借款,我们签了协议三年内还清就行。”田虎成告诉记者,经过3年的饲养,如今他家的5头母牛已经下了10头小牛,公牛养到1岁半左右就能卖给华润公司,一头牛至少可以卖15000元。这样既减轻了农户的经济负担,又降低了市场风险压力,同时也为华润公司拓宽了高品质肉牛育肥空间,最终实现农户与企业的“双赢”。
自从2012年华润集团与海原县结对帮扶以来,华润集团通过 “基础母牛银行”模式,帮助农户引进品质优良的西门塔尔基础母牛,每头牛由华润为农户提供6000元的赊销款,农户只花2000元,就可以领回一头优质基础母牛。每个农户可认养2-5头基础母牛,农户养育1年后产下牛犊,产下的母牛犊,农户会留存养育,用以扩大规模;产下的公牛犊将作为肉牛,在农户家散养育肥10-12个月后,由华润回购至草畜一体化肉牛养殖基地,抵顶农户的赊销款。收回的赊销款则继续留在“基础母牛银行”的资金池中,用于帮扶更多的贫困农户。同时,华润将回购的肉牛在养殖基地集中加速育肥后再统一销售到香港及其他高端市场。
据介绍,徐坪村祖祖辈辈都以养牛为生。目前,已有137户村民加入了“基础母牛银行”,其中,建档立卡户就达到了93户。在“基础母牛银行”模式下,经过测算,一个农户赊销5只基础母牛,经过5年的一个帮扶周期,每个养殖户可以实现存栏23.75头牛,5年累计增加收入142500元。如今,村民们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提起华润基础母牛银行,大家都赞不绝口。
宁夏海原县“基础母牛银行1+N”助力脱贫入选60个具有代表性的精准扶贫案例。
近日,人民日报社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大国攻坚 决胜2020——2018精准扶贫案例征集”活动。经专家委员会初步评审综合,宁夏海原县“基础母牛银行1+N”助力脱贫入选60个具有代表性的精准扶贫案例,引发网友关注。
海原县是宁夏的深度贫困地,2012年底,国务院扶贫办将该县列为华润集团的第二个定点扶贫县。经与宁夏自治区扶贫办和海原县政府多次深入沟通对接,华润集团于2014年制定了《华润集团定点帮扶海原县发展五年规划(2014年-2018年)》,确定在五年规划期内,华润将向海原县捐资5.25亿元,通过“产业扶贫、投资扶贫、人才扶贫、公益扶贫”等多举措,多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海原扶贫工作。
为了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华润集团和海原县政府不断深化定点帮扶模式创新,推出了“托管代养”模式。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企业代养形式,帮助贫困户增收,现已为西安镇园河村等5个行政村家庭困难多、劳动力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弱的150户建档立卡户“托管代养”华润基础母牛450头,3年贫困户户均分红2万元。同时还推出了“华润基础母牛银行1+N”模式,海原县县财政投入资金2700万元设立村集体经济壮大基金,采取“村财企管+托管代养”方式,委托华润集团代养安格斯高端肉牛,为全县77个贫困村每年分红5万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截至2018年7月底,华润集团推行的“基础母牛银行”的帮扶模式,已帮扶海原县16个乡镇、175个村的6390户农户,共计赊销牛只19647头。经过测算,到2020年华润将帮助海原县实现新增公牛9.3万头,新增优质基础母牛14.5万头,加上海原县现存牛只10万余头,海原县牛只存栏将超过30万头,目前该基地已经成为西北五省规模最大、设施最现代化的养殖基地之一。
“现在,我们村上百分十八十的村民都开上了小汽车,房子都修得很漂亮。”说起村上的变化,田虎成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甚至有了更高的目标。“我建议对废弃村庄进行土地整理,规划统一修建肉牛养殖大棚。”前段时间,田虎成和史店乡徐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冯克勇将对徐坪村废弃旧村庄进行土地整理利用的建议整理上报至乡政府。他对记者说,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流域治理和脱贫攻坚等项目的实施,实行“人牛分离”,根据每户养牛头数安排不同面积的牛棚,将原饲养在居住区的肉牛全部迁出集中饲养,改善目前“人牛同院”、夏天臭气满天的现状,真正实现“生态宜居”,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03-24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2-11 来源:新华网 | 编辑:确牛
02-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02-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03-09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2-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02-11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02-06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03-21 来源:新华网 | 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