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讯

干劲足 新居美 产业兴——张北县2018年脱贫工作掠影

穗大粒满的莜麦、金灿灿的土豆……秋天的张北,处处展现出一派丰收景象,村民们纷纷走上广场,踏歌起舞庆丰收,歌唱美好新生活。

当下,这样的场景在张家口市张北县十分常见,这是该县扎实推进脱贫工作、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的生动体现。今年,张北县聚焦精准脱贫,鼓干劲、强基础、培产业,开创出脱贫攻坚新局面。

人心齐,干劲足

秋收时节,张北县金家村马铃薯种植基地人来车往,十分繁忙。

“今年的土豆价格不错,我们干着可带劲儿哩!”50岁的村民于红在大棚内忙得不亦乐乎。近年来,在村干部的积极引导下,他的生活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成了令人称道的“土专家”。

“以前大伙看不到脱贫希望,干啥也没信心,不待动。”村民韩旺一语道出了村里曾经的窘况。金家村曾被邻村村民戏称为“光棍村”,村民致富信心不足,严重缺乏脱贫内生动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金家村发起了“我爱我家,建我家园”扶贫扶志活动。活动以召开会议、外出考察、评比激励等方式引导村民真正明白惠从何来、惠在何处。在这一活动推动下,金家村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焐热心,好脱贫。今年,张北县三义美村村民思想状态也发生了惊人转变。

“扶贫先扶志,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渐感化大伙。”市文联驻村第一书记张润兰告诉记者,思想滞后是制约村庄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往,村民对各项惠民政策理解不够,即使面对自来水入户这类惠民工程态度也是十分冷淡。

今年以来,市文联三名驻村女干部带着感情逐户走访,与贫困户一起坐炕头、下地头,耐心地帮大家一起分析形势、寻找脱贫出路,逐渐激发起了群众的致富动力。

“村民心里暖了,干部的工作也就好做了。”三义美村村主任吕文俊说:“现在,村里计划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乡村旅游,村民纷纷表示要铆足劲大干一场。”

行走在张北各乡村间,“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等标语随处可见。当下,这一理念在张北已深入人心,一幕幕扶贫扶志的感人画面正在这里不断延展。

新居美,气象新

走进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新村,数排白墙黛瓦的新民居映入眼帘。

“这里就是我们即将搬入的新居。”村民陆金旺说。今年,张北在德胜村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当下的德胜村,新居宽敞整洁,上下水、暖气等一应俱全,这让当地村民对“挪穷窝、奔富路”多了一份美好憧憬。

在张北县城东的一处建筑工地,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

“必须抓紧施工,确保在入冬前完成封顶。”施工负责人小白告诉记者,相关领导已多次强调万人社区建设工程的重要性,要求务必尽早完工。项目全部建成后,可集中安置贫困村人口5552人。目前,4栋住宅楼已全部封顶,其余23栋楼正在抓紧施工。

为帮贫困群众挪穷窝、走新路,张北县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整个“十三五”期间将安置易地搬迁人口9426人。除万人社区外,今年该县还建设了油篓沟镇义合美村、公会镇公会村、战海乡战海村3个安置区,年底前可确保2318人搬入新居。此外,今年张北还着力实施了道路建设、安全饮水及深度贫困村“双基”提升工程。其中,建设道路456公里,惠及贫困村162个;安全饮水项目87处,惠及6.36万人;深度贫困村基础项目80个,涉及水利、住房、医疗卫生服务等8个类别。

产业旺,稳增收

“这些山药蛋成了致富增收的 ‘金豆子’。”瞅着面前成堆的马铃薯微型薯,德胜村的马登云乐得眼睛眯成了缝。今年,他只种了不到一亩的马铃薯微型薯,就收获了10万多粒“金豆子”。

“全村共种植大棚280个,微型薯总产量达3000万粒。”德胜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忠告诉记者,微型薯是按粒销售的,每粒售价约为0.2元。

秋收季,张北丰茂农业公司也是一番忙碌景象。仓储车间内,成袋的马铃薯整齐码放;院外,满载马铃薯产品的卡车整装待发。

“这里是重要的马铃薯集散地,由此出去的产品将销往新加坡等国家。”丰茂农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吸收用工,该公司每年可带动周边村庄600多人实现增收。

现在,张北已形成了集“种薯繁育、商品薯生产、仓储物流、精深加工”于一体的马铃薯全产业链。目前,该县还探索建立了多方利益联结机制,全县依托马铃薯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受益者多达3.1万户。

在台路沟乡,嘉茂菌业各个生产车间秩序井然。

“待遇不错,每天车接车送,月均收入近4000元。”正在装货车间忙碌的霍建琴告诉记者,她家就住在附近的银子良村,孩子还不满两岁,就近打工能够更好地兼顾家庭。

“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工资还不低,这样的日子真不赖!”二台背村的王小华直言,是嘉茂菌业让她摆脱了家庭主妇的角色。

嘉茂菌业公司日产杏鲍菇20吨,产品畅销北京、山西、内蒙古等地。目前,该公司共有入股分红贫困户460多户,每年可吸纳就近务工人员近200人。待嘉茂菌业二期工程投产后,菌业对带动张北农村人口增收脱贫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绿色产业是百姓稳定脱贫的基础保障。目前,张北县已建成村级电站174个,实现了光伏扶贫电站贫困村全覆盖;甜菜、马铃薯、藜麦和麻豌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正将贫困户嵌入农牧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实施造林工程49万亩,惠及贫困人口1.96万人,真正把生态产业打造成了百姓脱贫的绿色银行。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科索沃巨型鸡霸气席卷网络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20日报道,近日,一名网友在科索沃拍到了一只巨型鸡,迅速席卷网络。网友看过之后纷纷表示十分震......

    03-24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玩手机越来越上瘾?因为你被设计了!

      智能手机带给用户便利的同时,也越来越容易让人上瘾。研究显示,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使用150次手机。当有人将上瘾......

    02-11    来源:新华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孙大圣"驾车被交警拿住 车上居然还坐

      2017年2月7日,河南省济源市207过道上,交警在检查点拦下了孙大圣驾驶的一辆大巴车,令人更想不到的是,交警上车后,车上......

    02-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治理网络诈骗 共创安全空间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中国网民规模的扩大,互联网+构建了虚拟网络与现实社会的连接桥梁,伴随而来的是网络犯罪成倍......

    02-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猪笼草的诱惑

      夏天蚊虫多,花鸟市场的小商贩投顾客所好,推出了一系列食虫植物,诸如瓶子草、猪笼草、茅膏菜等,形状别致,是否真有......

    03-09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分享
  • 全国首条空中自行车道试运营 感受"空中

      这是厦门市湖里区云顶中路和仙岳路交叉口的空中自行车道(2月9日摄)。 1月26日,全国首条空中自行车道福建厦门云顶路自......

    02-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全球首家五星级猫咪酒店能美容还能约会

      客人正在等着办理入住。(图片来源:欧洲新闻图片社) 中国日报网2月10日电(高琳琳) 能泡温泉,能做美容,房间有温度......

    02-11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洋媳妇感受别样中国年:在平淡中活出幸

      杰茜卡是北京一所国际幼儿园的英语教师,来到中国已经6年了。去年她同相恋近5年的男友明杰结婚了,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媳......

    02-06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三峡开通升船机观光游

      3月18日,三峡升船机观光游正式启动。游客可乘坐游轮通过三峡升船机、近距离感受升船机的工作过程,并欣赏三峡大坝风光......

    03-21    来源:新华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森林小镇”让城市农村皆向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