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与生态治理并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举,推动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互促双赢。2015年以来,生态扶贫惠及11个乡镇126个村委会1390个村民小组24908户99233人,补助资金7146.16万元,生态扶贫促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综合考量贫困人口脱贫需求和森林资源管护需要,出台《武定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办法》,着力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生态护林员。采取“县统筹、乡镇聘、村管理”的模式,近4年来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了881名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担任护林员,发放工资818.21万元,年人均增收9287.29元,带动3573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增收。
严格把25度以上坡耕地纳入退耕还林范围,按适地适树原则大力发展核桃、花椒、板栗等特色经济林种植,做到应退尽退。2016年规划实施的新一轮退耕还林,42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已完成2.6107万亩,补助资金4117.26万元,人均增收2403.12元。2017年至今,在城镇面山、公路沿线、湖库周围等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状况脆弱适宜坡地治理的地段,规划实施1.1万亩陡坡地治理,优先安排2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陡坡地治理1131.8亩,每亩补助1500元,户均增收6657.6元,人均增收1556元。
实施木本油料提质增效5099亩,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705户,补助资金50.99万元,户均增收723.3元,人均增收179.8元。精准安排4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低效林改造4844亩,补助资金48.44万元,户均增收1121.3元,人均增收284.61元。对划定的国家级、省级公益林134.36万亩,按照现行政策,权属为集体和个人的国家级、省级公益林每年每亩兑付林农补偿费10元,补偿资金1343.6万元,惠及贫困户面积54.18万亩,补偿资金541.8万元。通过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使136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年户均增收398.15元,人均增收101.99元,受益贫困人口53122人。
采取集中培训、现场示范、到户指导等方式,组织贫困群众开展经济林果栽培、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农药化肥使用等技术技能培训,确保每年培训贫困人口1000人以上。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省、州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和林农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吸纳贫困人口成为专业合作社成员,推荐到基地务工。目前,全县有8个涉林企业及7个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162户贫困户增收31.9万元。
2015年至2017年,全县有24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440套,户均补助1000元;有238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节能灶2403台,户均补助300元。
03-24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2-11 来源:新华网 | 编辑:确牛
02-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02-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03-09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2-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02-11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02-06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03-21 来源:新华网 | 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